海安县人民政府2015年旅游业发展工作意见

发布日期:2015.03.31

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注重改革创新,突出项目建设,围绕“三区两片一群”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好龙头景区和乡村旅游集聚区,依托周边强大的客源市场,融入长三角旅游发展大格局。全力推动“兼具南黄海特色和里下河风情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

二、工作目标

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旅游项目投入2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旅游项目4个。创建国家3A级景区1家,三星级酒店2家,绿色饭店1家,省四星级、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各1个,省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建设市级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一批星级农家乐。与上海排名前20名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少于2家。

三、工作重点

(一)紧抓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1.切实加快发展乡村旅游。调整修编全县乡村旅游规划,按照“一镇一品”的总体要求,各区镇结合自身特点编制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农庄、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的投资建设,重点引导带动一批农民经营农家乐,让游客“吃农家饭 住农家屋 购农家物 享农家乐”。开发区要以壮志现代农业片区为核心,以花卉园艺、果蔬采摘、特色养殖等为依托,串联游线,形成精品民宿群,打造“都市甜园”品牌。高新区要以百岁农庄、盈拓生态园等一批成熟农庄为节点,丰富旅游项目,坚持差异化发展,打造精品农庄群。滨海新区着重以渔业、海鲜、码头等元素规划建设南黄海风情一条街,带动以海鲜为特色的“渔家乐”发展。李堡镇要加大特色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做足丁所羊肉、李堡百叶、李堡麻虾酱、麻油等特色文章。曲塘镇要深度挖掘古镇文化内涵,叫响“吃全羊到曲塘”品牌,结合中心镇建设,融入古镇、老街元素。南莫镇要重点规划建设青墩文化旅游区,办好青墩品蟹节,叫响“青墩”系列农产品品牌。墩头镇要以水韵里下河旅游养生目的地建设为核心,带动周边农家乐集聚发展。白甸镇要重点依托西泊旅游度假区的建设,结合农事体验项目,办好捕鱼节、采菱节等活动,率先建成市级乡村旅游集聚区。大公镇要依托现代农业园和梨园,办好梨花节,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雅周镇要打造“生态雅周,休闲绿洲”品牌,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游,建设绿道,串联森农、玉果、圣昌等一批特色农庄。

2.强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按照红色文化旅游区、黄海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里下河金三角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布局,积极有序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挂钩负责制度,加大服务指导和考核奖惩力度,争取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提升全县整体接待能力。启动中洋河豚养殖基地4A级景区提升改造工程;青墩文化旅游区规划通过评审,包装项目对外招商;启动建设民兵博览园、南黄海渔家风情街;七战七捷纪念馆、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重新布展,提升品质;按旅游区的标准完善“金砖”旅游综合体接待设施和功能,争创高等级景区;中洋河豚庄园、水韵里下河、玉龙湾旅游综合体、古林禅寺、王府邦瑞大酒店、江淮文化园二期、森农生态农庄按序时推进;西泊乡村旅游集聚区、水韵里下河湿地公园、老坝港渔村初步建成,对外接待。建设丝乡丝绸文化园、华艺扎染博物馆、联发印染展示馆等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蓉和怡心园、玉果农庄、百岁农庄、盈拓、宏宇、乔园、如水渔村、樱桃园等乡村旅游点逐步完善功能,提高接待能力。

3.推动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国家A级景区和高星级酒店数量保持全市领先,全年创建国家3A级景区1家;创建省四星级、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各1个;新增三星级酒店2家,绿色饭店1家。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工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集聚区、自驾游基地和汽车露营基地的创建力度,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完善星级农家乐评定标准,引导各区镇有条件的农户经营农家乐,并形成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国家级示范点、省级示范区、市级度假区以及遍布全县的星级农家乐组织网络。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的星级旅游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4.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行、社会参与的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可建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旅游项目建设。充实完善旅游招商项目库,在上海、南京组织两场旅游专题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在台湾、浙江、广州、福建开展旅游招商洽谈活动4次。各区镇要将旅游招商作为重中之重,将养老养生、温泉度假、高端娱乐休闲、特色农庄、主题酒店名宿、旅游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作为重点,定期组织专题旅游招商活动,招引有实力、有品位、有经验的旅游投资运营企业和旅游管理品牌。

(二)扩大宣传影响,提高海安旅游影响力

1.放大旅游节庆品牌效应。继续叫响“河豚之乡、休闲海安”的城市旅游品牌,做靓“醉美海安—梦里水乡,甸上桃源”、“鲜美海安—面朝大海,渔乡风情”、“醇美海安—生态农业,都市田园”,打造“离上海最近的里下河”品牌。以小活动、大影响的方式举办好第五届中国海安河豚节,打造河豚特色餐饮,评定一批河豚鱼推荐饭店,形成河豚鱼看、玩、吃、购的完整游线。继续创新办好里下河捕鱼节、大公梨花节、老坝港开渔节、采菱节、品蟹节、羊肉节等一批极具地方风情的节庆活动,做到“月月有节庆,节节更精彩”。强化游客参与,注重产品推广及节庆实效。

2.创新旅游产品线路推广。在完善、提升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强化“河豚”城市标签,打造以河豚鱼为主题的鱼文化体验游;深入挖掘里下河水乡特色文化,打造以里下河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游;打造以地标性酒店综合体“金砖”大酒店为标签的商务会务游;发挥我县产业集聚的特点,以鑫缘、丝乡、华艺、联发为龙头,建设工业旅游示范区,打造以丝绸、纺织、扎染文化为主线的工业游;依托老坝港特色海鲜、码头规划建设南黄海渔家风情一条街,打造以滨海风情为特色的渔家乐品味游。充分挖掘海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产,结合我县人文、历史、宗教、民俗等特色,开发创意旅游商品,打造具有海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乐购”海安。

3.拓宽旅游客源地市场。将海安旅游融入沪通、江淮地区乃至长三角大旅游市场格局,整合资源,寻求合作。充分发挥海安旅游集散中心作用,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主要景区、酒店和旅行社前往客源地宣传促销不少于4次,同时组织客源地旅行商、媒体来海安考察,由旅行商自行设计适合的旅游产品共同推广。加强与各大旅行社特别是知名旅游企业的战略合作,继续巩固组团游产品,开发自驾自助游产品。在长三角主要城市各大旅游报刊、视屏媒体、网络媒体广泛宣传海安旅游资源,推广海安旅游线路,提高海安知名度。

4.营造城市旅游浓烈氛围。健全旅游标识指引牌;在高速海安道口,国、省道与相邻县(市)交界处设置以“河豚之乡、休闲海安”为主题的固定公益广告牌;在县城区选择合适地点设置固定LED电子显示屏,宣传海安旅游要素和海纳百川、安居乐业的“大美海安”城市形象。广播电视台、新闻信息中心、政务网站及相关媒体设置旅游城市创建工作专栏;城市绿化、景观雕塑、广场道路命名等要进一步突出“河豚之乡”旅游元素;星级宾馆、旅游定点接待单位要在前厅、餐厅、客房、会议室等醒目位置设置“河豚之乡、休闲海安”宣传标识,全力营造浓烈的旅游氛围。

(三)实现高质服务,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

1.规范行业质量标准,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以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星级饭店新标准宣贯,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及旅游推荐饭店、旅游推荐购物店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加大现有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广实施力度,在规范管理中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建立并形成符合海安旅游业发展特点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大先进管理模式的推广普及和先进典型企业宣传力度,引导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和管理创新,促进行业水平的跃升。

2.狠抓行业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以旅游职业培训中心为平台,实施旅游从业人员常态化培训;通过导游证年审、旅游行业技能大赛等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我县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建立健全旅游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旅游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提升旅游职业资格认证水平。加强旅游投资业主和经营管理者的培训与交流,组织外出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避免投入浪费和同质化经营,提高旅游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3.强化行业执法监管,营造放心旅游环境。着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深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对旅游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保障能力等进行定期检查;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放心消费环境,引导旅游者文明消费,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者、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建立游客满意度调查评价体系,发布游客满意度调查测评报告,反映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引导市场消费选择,推动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四、工作举措

1.加强政策导向功能。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海安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加大对旅游度假区创建、旅游景区(点)建设、创A评星、旅游项目招引、旅游特色商品开发推广和优秀旅游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奖励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吸引过夜游客的奖励、旅游业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为推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2.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县旅游委员会在组织引导产业发展、推进部门合作、制订规划计划、协调重点项目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职能,为旅游产业良性发展集聚力量。充分发挥县旅游协会以及酒店、景区、旅行社分会在行业监督自律、推进规范化建设、评定质量等级、复核复查等方面的作用,为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规范运营管理体制。江苏惠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要继续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保证县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管理运营、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政府性配套资金的投入。公司进一步实体化运作,招聘专业性专职工作人员,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惠海公司景区投资管理以及海安县旅游集散中心、惠海文化传播公司、惠海旅游商品销售公司良性运营,并发挥其应有的市场服务和调节作用。

4.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加大对重点旅游项目的服务、督查、考核力度,落实重点项目督查制度,建立重点项目库,及时动态跟踪了解项目进展,指导和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重点旅游项目按序时推进。完善对各区镇的考核办法,实行差别化、科学的严格考核,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旅游投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5.推进畅游海安建设。按照“畅游江苏”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海安旅游集散中心的职能,提供高品质的政务、商务和游客接待讲解。规范化建设海安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酒店、景区等地布置旅游宣传展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引导和组织好“海安人游海安”活动,继续推广“大美海安一日游”。建设维护好海安旅游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宣传平台,运营好《四季海安》网站、杂志和手机APP客户端,大力打造智慧旅游平台,让游客畅游海安、一切无忧。